北京哪有治白癜风 http://pf.39.net/bdfyy/bjzkbdfyy/以前人们说,“生在杭州,穿在苏州,食在广州,死在柳州”。因为杭州人漂亮,苏州绸缎刺绣一流,柳州木材上等,宜做棺材,而广州则是美食天堂。然至清代中叶以前,广东平民百姓的饮食,其实还是十分简单,以咸鱼、菜脯、鲜蚝为主,烹饪手法无非炒、炖、蒸几味。而客家人以腌菜干、萝卜为主,时令青菜以苋菜、血蕨、白菜、芥菜、藜瓜、番瓠最为常见。潮州人则是糜粥、菜脯、蚝生、鱼虾之类。粤菜在八大菜系中的风头,远远不及以宫廷菜傲视天下的鲁菜之盛。
广州的茶楼酒家
粤菜真正风生水起,面南称尊,是在鸦片战争以后,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,广东在全国的*治、经济、文化地位,急速提升,工商业日益繁荣,广东绅商空前活跃,连带粤菜也一荣俱荣了。广州最有名的酒楼,几乎都开在西关,据清人所记,“西关尤财货之地,肉林酒海,无寒暑,无昼夜。”真消金之窝。这样的描述,今天读来,仍令人咋舌。
广州人有句俗话,“辛苦揾嚟自在食”。意即辛苦赚钱,就是为了享受三餐。广州人把吃看得非常重要。因此,饮食业一直是广州最兴旺的行业之一。遍布城内每个角落的酒楼食肆,从五星级宾馆到街边大排档,从中餐厅到西餐厅,似乎永远是人头攒动,摩肩接踵。
所谓“食在广州”,并不仅仅在于能吃到一流的粤菜,而且因为在广州几乎可以吃遍全国所有著名的菜系,吃遍全世界的美食佳肴。铺天盖地的川菜、湘菜、鲁菜、东北菜、泰国菜、法国菜、意大利菜、日本料理,几乎与粤菜平分秋色。据说广州人的消费支出有六成被吃掉了,而被吃掉的这部分开支中,有近四成是花在茶楼、酒家、餐厅里,广州人的“人均外出用餐支出”指标在全国居第一位。
有好食者,把广州传统的小食分成七大类:油炸类有油条、咸煎饼、牛利酥等;粥品类有艇仔粥、及第粥、皮蛋瘦肉粥、瑶柱白果粥等;粉面类有云吞面、沙河粉、布拉肠、猪肠粉、濑粉等;糕点类有萝卜糕、马蹄糕、伦教糕、萨其马、老婆饼、鸡仔饼等;甜品类有红豆沙、绿豆沙,糯米麦粥、八宝粥、芝麻糊、杏仁糊、双皮奶和姜汁撞奶糊等;粽子类有甜粽和咸粽;杂食类有炒田螺、萝白牛杂、猪红汤、牛骨汤、酸辣瓜菜等。以前人们常说,西关“百步之内必有小食”,如今处处都是小食天堂。
最平民化的食肆就是大排档。大排档不仅开在街边,而且堂而皇之地开进了许多大型百货商厦。大排档是年代初从香港引进的叫法,清代末年至民国年间,这类食肆叫二厘馆,因茶价收费二厘(清代一银毫等于七十二厘)而得名,多开在长堤、西濠口的码头附近。还有粉面馆、茶寮,也是下层市民饮茶聚脚的小食店。二厘馆大多卖蛋散、煎堆、豆沙包、大肉包、炒米饼之类的廉价糕点,而粉面馆则有粥粉面和各种小炒供应。
1
清朝民国时期的广州茶客
到了清光绪年间,茶楼(居)开始出现。广州人称之为“上高楼”。茶楼比二厘馆跃升了一个档次,门面装修非常讲究,或古色古香,或金粉豪华。绣户珠帘,紫檀桌椅,满洲茶窗,楹联字画,营造着一种茶香墨韵的氛围。从初期只卖杏仁饼、蜜饯之类的小食,发展到后来早市有鲜虾饺、叉烧包、腊肠卷、烧卖,午市有油鸡卤味、碟头饭、糯米鸡、八宝饭,晚市有炒粉、炒面、锦卤炸馄饨、鲜虾水饺等,茶叶则备有龙井、水仙、寿眉、普洱、六安、红茶、铁观音等品种。
广州人最言行不符的地方,也许就是饮早茶了。听上去只不过是喝杯茶,其实是一顿国王式的丰盛早餐。以前饮早茶很简单,食客焗一盅靓茶,拿一碟点心,慢慢享用,故有“一盅两件”之称。但现在何止两件,已经发展成十几件、几十件了,各式精美点心,让人眼花缭乱。第一次饮早茶的北方朋友,肯定会为广州人早餐之隆重,感到匪夷所思。我虽然早已见怪不怪,但每次面对源源不绝送上来的点心,桌面上堆积如山的碗、碟、大小蒸笼,总还是忍不住会说:“够了吧?吃不完浪费啊!”但广州人的回答一定是:“慢慢吃,慢慢吃,急什么?再要个蟹肉灌汤饺吧,再要个椰皇擘酥角吧,再要个椰蓉马蹄糕吧……”事实证明,最后全部一扫而光。
直至“文革”前,广州食肆,仍以茶楼一枝独秀。但近年由于广州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俗,发生巨变,各种装修华丽、宽敞舒适、功能齐全的宾馆酒楼、酒家、食府、渔村、海鲜城,纷纷崛起,进入饮食业的春秋战国时代。传统茶楼日渐式微,或关闭,或转型,已所余无几,只有陶陶居、莲香楼等为数不多的几家,可谓硕果仅存。然而,套一句很著名的话来说:“老字号永远不会死,他们只是悄然隐去。”
广州的酒楼与茶楼差不多是同一时期出现的。最初的规模,通常只有两三个厅房和十来张方台,经营午、晚两个饭市。但到了清代中期以后,酒楼业迅速发展,在长堤、西濠口、西关、东堤、陈塘一带,愈开愈多,铺张扬厉,纸醉金迷,形成一种畸形繁荣的景象。民国初年,酒楼开始改称酒家。酒家与茶楼的最大区别,就在于它以园林布局为主,内设厅房,环境清幽雅洁。
酒家对粤菜的扬名立万,功不可没。因为各个酒家都想创自己的招牌菜,所以在用料、刀工、火候、菜式上,不得不苦练内功,把五滋(香、松、软、肥、浓)六味(鲜、酸、甜、苦、咸、辣)研究得淋漓透彻,煎、炸、烩、炖、煸,运用得精妙入神。粤菜的鲜、嫩、爽、滑,“鲜”永远是最重要的。以前北园酒家里就有一个菜园子,客人可以现场采摘青菜,即炒即吃。
在广州这样的美食天堂,当然要提到江孔殷这位大名鼎鼎的美食家。他是南海人,别名江虾,晚清举人出身,是康有为的弟子,参加过公车上书。年恩科进士,选入翰林院,授庶吉士。乡人都叫他“江太史”。坊间关于他的故事,流传甚多。传说慈禧太后在追杀康有为的同时,却亲自赏了盆兰花给这位康门弟子,又赐给他每个老婆一张酸枝镶象牙大床。可见江孔殷此人,八面玲珑,在哪条道上都混得挺不错。民国以后,江孔殷任英美烟草公司华南总代理,积财千万。
江孔殷在广州河南同德里建了一座规模宏丽的“江太史第”,崇门丰室,峻宇高墙,横跨四条街道。院中有兰圃,养着慈禧赐给他的兰花,称为“百二兰斋”。他聘请了一群大厨子、西厨子、点心厨子,还有斋厨娘,专门钻研菜式,甚至还办了一个“江兰斋农场”,自己种植蔬菜、稻米,饲养禽畜,所有原料都经过精挑细选,质量上乘,保证没带病*和残留农药。他家里每天都是高朋满座,既有**要员,也有文人骚客,也有江湖大佬。鼎食钟鸣,殆无虚日。孙中山、廖仲恺、何香凝、胡汉民等人,都曾是江孔殷的座上客,廖承志还是他的“契仔”(干儿子)呢。
江孔殷自创过不少菜式,“太史五蛇羹”就是远近驰名的招牌菜。这道羹以银环蛇、眼镜蛇、金环蛇、水蛇、锦蛇为原料,加上鸡肉丝、果子狸肉丝、鲍鱼丝、花胶丝、冬菇、木耳、菊花等作配料。做出来丰腴可口,把鲜味带到极致。“太史五蛇羹”所用的每样材料,不分大小主次,都是精益求精,无懈可击。其中的菊花,竟要请四个专业花王悉心培植;甚至连柠檬叶,也要从江兰斋农场自种的柠檬树采摘,老了不行,嫩了也不行,一切都有严格标准。江孔殷对美食的一丝不苟,由此可见一斑。太史第所创的菜式,还有“太史鸡”、“龙虎凤烩”(以蛇、猫、鸡为原料)等,后来都成了粤菜的传世名作。“头号饮食世家”的称号,非江孔殷莫属。
太史五蛇羹(右)
江太史(左)
粤菜的许多菜谱都强调其食疗作用、滋补作用。罗汉果煲猪肺汤有清肺润肠,化痰止咳功效;柠檬煲马蹄水可降血压;黑豆煲塘虱汤主治肾虚腰疼、血虚目暗;兔肉煲汤主治阴虚失眠、热气湿痹。如此等等。广州人每餐必有汤,每汤必有*参、北芪、淮山、杞子、南杏、北杏、鸡骨草、夏枯草等一大堆北方人认不出来的药材。所有广州主妇都是高明的中医,对每种食物的燥、寒、凉、热、*,了如指掌,深谙相生相克之道。春湿夏温,秋燥冬寒,食谱各不相同。
广东人有一种很可疑的观念,就是坚信“以形补形”,人哪个部位有毛病,就要吃动物相应的部位来补一补。吃猪脑补脑,吃猪肝补肝,吃鸡脚补脚力,吃鱼眼睛补视力,吃牛鞭壮阳,吃猪腰补肾……“补”,是南粤饮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。几乎所有主妇都把“秋冬进补”当成圣经一样信奉。至于有没有科学依据,我是外行人,就不好说了。
热衷吃野味的人认为,野味比家禽、家畜更滋补,营养价值更高,也更加美味。因此,每逢秋冬,野味市场便热气腾腾,各酒楼食肆也纷纷以野味作为招徕,“花草虫蛇,可为上菜;飞禽鼠蚁,尽成佳肴”,不少珍稀动物,也成了人们的“五脏庙”的祭品。
后来因环保主义盛行,人们开始意识到,滥捕、滥食野生动物,是一种丑陋的食俗,亟宜革除。保护野生动物,就是保护人类自己,吃野味的人已日渐减少。于是人们致力于把野生动物加以人工饲养和繁殖,希望走出一条两全其美的路子。但年非典流行,专家研究结果发现,是果子狸等动物把病*传给人类,饲养的也一样不安全。这对广东人旧有的饮食习惯,无疑敲响警钟。而去年发生的新冠肺炎,以目前的观察所得,似乎也与野味有某种关系,这是再次警钟长鸣。无论是不是广东人,吃野味这嗜好,都该改一改了!
专家试图说服人们,野生动物并无滋补功效。这是从根本上否定人们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食疗经验,要使人接受与信服,殊非易事。问题的关键,不在于野生动物有无滋补功效,而在于使人们明白,真正的野生动物,即使有滋补功效亦不应吃、不能吃。
至于人工饲养者,如果确有病*,还须从医学与环境上加以解决,找出杀灭病*的方法,才是治本之道。我们曾经与禽流感、非洲猪瘟、疯牛症、口蹄疫等等病症斗争过,还会继续斗争下去。人类生存了几百万年,就与各种病*斗争了几百万年,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只要人类存在一天,较量就会反复进行,永无息肩之日。
一个地区的饮食习惯,乃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这个地区族群身份认同的主要标志。尽管我个人对滥吃野味的习俗深恶痛绝,越是少见的野味我越抗拒。我举双手赞成立即禁止滥捕、滥交易、滥吃,但我也承认,作为立法,首先要对“野味”有清楚的界定,对“滥食”也要有清楚的界定,不要造成“立法容易执法难”。如果试图用行*命令或立法改变一种习俗,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,以及民众观念上的转变。因为一旦骤然改变,其影响可能非常广远,甚至超出饮食的范围。
(部分图片由陈莉拍摄)
读本号文章,品岭南往事:
邱炳南恤衫,广州人点一万个赞
西关:十步之内必有美食
说说张发奎
豪贤路上多豪贤
请顺手点一下“在看”,
并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