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人奇事,钟繇出品。一个传承是书法,两个传说分别是摸金校尉,和女鬼黄昏恋,三个传奇是《宣示表》、洗砚池和74岁老来得子。
下面一一道来。
钟繇生于东汉末年,长于三国曹魏政权统治之时。他和曹操是铁哥们,曹操若是老大,钟繇则是跟班。钟繇的一生不仅在政治、军事上卓有成就,更重要的是其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。他所处的正是隶楷错变的时代,其正楷书法独步当时,对推动书法由隶变楷起到了巨大作用,被世人誉为楷书艺术的鼻祖,随后楷书被普遍应用于公文、书籍和重要的公私事物之中。
传说钟繇幼时五官端庄、长相不凡、过目不忘、聪明过人。在叔父钟瑜加倍悉心培养下,钟繇不负厚望,刻苦用功,长大后便先被当时颍川太守阴修举荐为孝廉,做了尚书郎,并在阳陵,即今陕西高陵任县令,后因病去职。
钟繇在宫中任过廷尉正及黄门侍郎,董卓之乱时,钟繇随曹操平乱,献计献策,深得老大器重。当董卓挟持汉献帝刘协时,钟繇又与尚书郎韩斌一起商议,救汉献帝出长安,因钟繇屡立奇功,被拜为御史中丞,又迁侍中、尚书仆射,并被封为东武亭侯。钟繇对曹操统一北方起了重要作用,当马腾、韩遂诸将恃强居于关中时,曹操便命钟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之职持节监督,终于说服马腾、韩遂诸将。官渡之战时,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,钟繇及时送一千余匹马给曹军,为曹操大破袁军立下汗马功劳,钟繇与老大是生死患难的铁哥们。
关于他的书法渊源,有这样的记载,蔡邕书法受于神人,后传与崔瑗及女文姬,文姬传之钟繇,钟繇传之卫夫人,卫夫人传之王羲之,王羲之传之王献之。不可否认的是,钟繇的书法对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,后世尊他为“楷书鼻祖”,与王羲之并称为“钟王”。
钟繇始创小楷于三国时期,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,所作楷书自然娟秀,风格古朴,雍容浑厚,亦脱胎于汉隶,笔势恍如飞鸿戏海,极生动之致,以章法结字的茂密幽深著称,惟结体宽扁,横画长而直画短,仍存隶分的遗意,然已备尽楷法。南朝有人将他的书法列为“上品之上”。
现存于国家博物院的王羲之临摹的《宣示表》,就是对钟繇成就的最大肯定。被称作“楷书之祖”的《宣示表》,上追高古仍有隶书余风,是功夫与天然的完美结合。《宣示表》诞生在公元年,这一年摆在魏文帝曹丕面前的,是一个改变三足鼎立局面的机会。
此前一年,也就是公元年,三大集团火拼到了最惨烈的阶段。我们所熟悉的角色都在这一年领了盒饭:曹操、关羽、夏侯惇、黄忠、吕蒙、法正、程昱等等。孙权诛杀关羽,宣告了孙刘联盟彻底瓦解,刘备以“为关羽报仇”的名义向东吴发起夷陵之战。
这是三国历史上最后一次著名的战役,孙权一面派兵应战,一面上表向魏国称臣,以确保曹丕暂时不打他。拒和还是接受?曹丕开始征求大臣们的意见。以刘晔为首的拒和派认为,孙权是因为被蜀国攻打才想称臣,实不可信,魏国应该跟蜀国一起夹攻他才对。大多数人都同意刘晔的说法。
而此时,没有人注意到曹丕的脸色难看。太尉钟繇一言不发,回家后彻夜不眠,反复思量。想说点什么,又觉得不妥,提起笔来,又落下。最后,他还是决定给曹丕写一份上表,开头便是:尚书宣示孙权所求,诏令所报。
因开头有“宣示”二字,我们称之为《宣示表》,其实就是钟太尉写给曹丕的建议书。钟繇说:刍荛之言可择廊庙,况繇始以疏贱,得为前恩。表面意思是,贤君治国连平民的意见也可以采纳,况且我本是贫贱之人,却受到先帝不少恩惠,这种优厚的待遇一直至今。
可实际上,这份建议书,一上来就揭开了曹丕的心病。延康元年()十月,曹丕导演了一出拙劣的篡权闹剧。先是让汉献帝下诏书宣布退位,把皇位禅让给他,而他又推而不就,“三让”之后才答应接受。
然后他又附会汉室刘氏为尧之后裔的说法,把自己的曹姓说成是舜的子孙,这样就沿袭了远古部落首领尧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舜的故事。做戏做全套,为了模仿舜娶了尧的两个女儿做夫人,曹丕不惜娶了献帝的两个女儿为妻。
但在伦理上有说不通的地方,他的父亲曹操就是靠把女儿嫁给献帝才当上汉朝的外戚,他又娶了献帝的女儿,这不就是相当于娶了自己的外甥女吗?但曹丕也顾不得这些了,不这么做就无法名正言顺地取代存在四百年之久的汉朝。
对于曹丕的所作所为,很多一直拥护曹氏的大臣都看不下去了,像官位最高的华歆、陈群就是满脸写着不高兴。四世三公杨彪干脆就拒绝为曹丕效力,拒不为官。他的亲弟弟曹植当时身为临茁侯,听到曹丕称帝,以为献帝已死,忍不住失声痛哭。这给曹丕落下了一个心病。
他虽然受禅当上皇帝,但就像接过来一个火盆。曹操生前说当皇帝就像坐在炉火之上,不是没有道理。曹丕的心病就是,他认为身边的人都对汉王朝念念不忘。
所以《宣示表》开头,钟繇就表明姿态:再世荣名,同国休戚。“我钟家得了曹氏的恩典,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,都是先帝和您的恩宠啊!”他聪明就聪明在,把大汉、曹操和刚刚称帝的曹丕都混在一块儿说了,这就等于默认了曹丕这套禅让的把戏。
现代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共情,也叫同理心。它不是同情心,它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另一个人的独特经历,并对此做出反应的能力。对于一份给上级的建议书来说,当你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,已经成功了大半。但对于心理学大师钟繇来说,这还不够。吾应天禅,而闻有哭者,何也?曹丕身边没有一个亲兄弟,大臣们又不是绝对忠诚,他能做什么呢?
他只能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更像个天子。钟繇知道,这时候对曹丕来说,最重要忠告的就是:待之以信、其所求者,不可不许。“对来归顺我们的人不要动辄就去怀疑”,因为:深念天下,今为已平。“你已经是个天子了,要在道义上站得住脚。”
照理说,如果魏国与蜀国一起夹攻,那吴国凶多吉少。可孙权怎么有底气称臣?这就不能不说,他果然是“聪慧仁智,雄略之主也。”
曹丕称帝时,刘备是怎么做的呢?先是一片声讨,大骂曹丕汉贼、篡汉。立刻召集群臣为献帝服丧(后来得知献帝并没有死),然后迅速称帝。对于称帝,孙权不是没有野心。但当时吴国内部正经受山越反乱,外部又面临刘备的攻击,孙权决定隐忍自重,先不考虑称帝之事。
所以当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,孙权首先想到的是对魏国称臣纳贡,因为他了解曹丕的心病。曹丕现在最需要的是,向天下展示皇帝威严的机会。孙权向魏国发出求臣的请求,不仅魏国反对声一片,吴国的武将也有不堪屈辱落泪的。
而魏国谋臣刘晔的问题在于,他提议曹丕联系蜀国一起打吴。提起蜀国,曹丕就气不打一处来。他刚一称帝,刘备就对着干,想想气都不顺。更何况给他提建议的人也姓刘,他的疑心病又犯了。
有一个热门话题:如果要评选一份“最令人讨厌的沟通方式”榜单,你会怎么选?结果,“讲道理”名列前茅。共情能力说来简单,但现实中我们却常常让自己陷入尬聊的境地。正所谓,低情商的人讲道理,高情商的人懂共情。
想象一下,刚刚废汉称帝的曹丕,如果听到有人跟他讲道理,说当皇帝应该这样,不应该那样,他会听吗?钟繇的沟通方式很值得学习,有时候人的沟通,并不是寻找答案,而只是情感的接纳。所以,钟太尉把态度简短表明之后,并没有说你应该如何如何做,只是客观地叙述。
最后他还说,决定权在你自己,我估计很大可能你不会听,那我就不亲自送这份表了。当你有了同理心,你会发现,理解人所得到的乐趣要比审判人大得多。事实是,曹丕最后接受了钟繇的建议,同意了孙权的求臣请求。
再说洗砚池。有人说,古人书法好是因为他们有洗砚池!一开始觉得这想法很好笑,笑着笑着便沉默不语。古人写书法会有洗砚池,洗墨池,现在我们写书法什么没有啊。
钟繇和曹操、韦诞等哥们谈论书法用笔,因为兴致浓厚,以致睡前还不断的心摹手画,他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。就连去厕所,只顾构思书法,忘记出恭之事,竟然蹲出了痔疮。对于书法艺术非常的执著热衷,他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。据说他曾经在抱犊山读书,为了练习好书法,将山中的石头、树木都写成了黑色。至今,在钟繇的出生地,河南省长葛市老城镇小南门里尚存他学书的洗砚池,钟繇在此任太傅时,每日练笔之后,必到池中洗砚涮笔,天长日久,池水变黑,渗透地下,掘地三尺,仍为黑泥。
还有就是钟繇盗墓之事。有人撰文说,曾发现韦诞坐席上有东汉大书法家蔡邕的练笔秘诀“笔论”,便求韦诞借阅一下,但因书太珍贵,韦诞这哥们就是不肯,三番五次的求借,韦诞仍然是不答应借给他。于是钟繇忽然情急失态,捶胸顿足,以拳自击胸口,伤痕累累,这样大闹三曰,终于昏蹶而奄奄一息,老大曹操马上命人急救,钟繇才大难不死,渐渐复苏。尽管如此,韦诞仍铁心一块,不理不睬,钟繇无奈,时常为此事而伤透脑筋。直到韦诞死后,钟繇才派人掘其墓而得其书,反覆研究,终于了解用笔的奥妙,从此书法进步迅猛。
实际上这只是一篇小说而已,只要查一下钟繇和韦诞的生平,人们就会发现,韦诞比钟繇还晚死二十余年,钟繇怎么可能去盗韦诞的墓呢?况且钟繇身为皇朝重臣,怎肯如此失礼?还有些人把此事演绎为钟繇有一本书法秘诀,从不肯示人,钟繇死后其墓被弟子挖掘,盗走秘诀,这纯属无稽之谈。
还有更离谱的,就是钟繇和女鬼的黄昏恋。有一段时间,钟繇没来上朝,而且性格与反应也与平常不同。朋友就问他怎么回事,钟繇说:最近晚上都有美貌妇女来找我,你不知道,那真的超正超辣的,我每晚都很Happy。所以白天都起不来上朝,没想到老了还有这种正妹投怀送抱啊。
朋友劝他,只在晚上出现的,一定是鬼怪,你要杀了她,不然你迟早被她吸干,一命呜呼。当日美妇又来,只是今天站在门外就是不进屋,钟繇招呼说:亲爱的,为何在门口踌躇不进来呢?美妇说:我感觉到杀气,钟繇回说:没这回事,你进来吧。钟繇很是殷勤地说了一大通甜言蜜语,美妇才愿意进屋。两人温存了一番,钟繇又觉得失去这个艳遇很遗憾,有些不忍心下手,犹豫不决好一阵子;但想起友人的话,想说还是试看看好了,戳一下应该没关系。
然而,这温柔的一下,没把美妇杀死,只砍伤她的大腿,美妇随即撕开衣襟,掏出里面雪白的棉花擦拭着伤口,一路滴血的离去。天亮后,钟繇让人循着血迹去寻找,追踪到一座大坟墓。掘开墓室一看,棺材里躺着一位美貌贵妇尸体,正是夜夜陪伴钟繇的那个美妇。
看那肤色神态,宛如活人一般,她穿着白绸衬衫、绣花红棉背心,左大腿上伤口还有擦拭痕迹,血还没有完全干掉。
这个版本应该不是空穴来风,至少钟繇在那段时间肯定有了黄昏恋,无论是自己或是别人给传到了网上,上头条没问题,后来这段黄昏恋竟然有了结晶:赫赫有名的钟会。这也算曹魏这个超级帅哥的最后的辉煌吧。
公元年一代大书法家、楷书的奠基人钟繇去世,享年79岁,死时魏明帝曹睿穿孝衣凭吊,并谥之为成候,下诏赞其“功高德茂”。这个句号,钟繇画得完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