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汉果

首页 » 常识 » 常识 » 好好的雪糕,怎么就当了刺客
TUhjnbcbe - 2025/4/11 16:35:00

开门见山地解释下雪糕为什么变得这么贵?

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定位变了——

雪糕本身是低频消费,季节性明显。

就算再便宜,消费者也很难天天吃,冬天吃。

再加上「健康」概念对消费决策的影响越来越重,面对糖+脂的雪糕,很难没有负罪感,这又会进一步降低频次。

你细品,某种程度而言,雪糕是不是和月饼、粽子很像?

无论贵贱你都不会高频地买,那商家干嘛不卖贵点,把净利润做起来。

ROE=净利润率*周转率*杠杆率

后两者再努力也没用,那只能美其名曰消费升级了。

过去哈根达斯能拿走雪糕行业的净利润大头,不是它有多牛,只是敢卖高价,而已。

钟薛高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国货。

哦对了,论对国货概念的接受度,食品饮料赛道是最高的。

还要感谢咖啡、奶茶的高普及率,为雪糕提供了很好的价格参考。

再贵不也就相当于买了杯奶茶,想想好像也能接受了。

渠道也在推波助澜。

尤其便利店的高渗透率,这是极致追求坪效的场景。

只能放下两个冰柜的硬约束下——

15元一支的刺客,2元一支的老冰棍,商家能拿到的提成差多少?

能留给老冰棍们的格子自然就少了。

鸿星尔克面对的就是这种渠道尴尬,不是不想铺,而是铺不起。

你在大型MALL里基本看不到鸿星尔克的大店,同理也不会在等连锁便利店轻易发现「统一」的饮料。

雪糕「刺客感」来自反差,现在的价格和以前确实相差太大了,这让人有点难接受,但它真的和通胀无关。

它从原来的生意模式里跑出一个新分支,又在这个夏天成了舆论热点。

······

雪糕的消费升级只是食品行业诸多变化的冰山一角。

只要你多留意,还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变化,随便举几个例子:

甜菊糖、罗汉果、赤藓糖醇等新甜味的快速普及;

鹰嘴豆、燕麦、马铃薯等植物蛋白的小范围火爆;

黑巧、咖啡、意面、威士忌、清酒等类目的淘宝规模都已破亿且增速极快。

食品消费背后也有类似马斯洛的需求三角:安全→口味→品质→价值观

低糖、低脂、无反式脂肪、天然等都是安全需求。

时令果蔬、进口水果、地方小众水果、软糯感、厚感、爆浆感、气泡感都是口味需求。

可切身感知的使用价值的提升、高溢价背后都是品质需求。

环保(不管你喜不喜欢)、多元、自我、家乡色彩、支持国货等身份认同感都是价值观需求。

类似的还有骑行、飞盘、露营、徒步...

这些小趋势、小变化背后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又被「小红书」和各种直播间助燃。

从来不是某个小众市场爆发了,而是不同人群的购买力选择了某个新市场。

1
查看完整版本: 好好的雪糕,怎么就当了刺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