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末,懿宗昏庸无能。朝中宦官之间的“朋党之争”愈演愈烈,藩镇在地方割据,大量土地集中于贵族豪强之手,全国半数以上的农民失去了生存的土地,纷纷外出逃荒,妻离子散,哀鸿遍野。相反,统治者一边加重苛捐杂税,一边过着穷奢极欲,荒淫腐朽的生活。懿宗每月举行十几次宴会,他的女儿同昌公主出嫁,仅陪送铜钱就有万贯,新房门窗用珍珠装饰,餐具都是金盆银碗。一年多后同昌公主死去,豪华的送葬队伍长达20多里。宰相路岩的一个亲信名叫边咸,聚敛的家产可供唐朝军队两年的给养。大官僚韦宦的庄园积谷有多堆。暴富豪奢与赤贫死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社会矛盾日益激化,从-年的八年间,全国就出现了六次较大规模的兵变和农民暴动。懿宗传至僖宗即位。这位皇帝痴迷于斗鸡、赌鹅和赌官位,有钱进贡就重用,无钱则不用。对百姓仍横征暴敛,竭泽而渔,连老百姓吃盐、喝茶、住房都要交税,庄稼未成熟,也要先交“青苗税”。这样,更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。在黄河中下游,民间流传着一句童谣:“金色虾蟆争怒眼,翻却曹州天下反。”不久,曹州王仙芝、黄巢先后领导农民揭竿起义,直接冲击着李家皇朝。黄巢是曹州冤句(今山东曹县西北)人,世代靠贩盐为生,稍有家资,懂文好武,尤善骑马射箭,写有《咏菊》诗以言志:“待到秋来九月八,黄花开后百花杀。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”“飒飒西风满院栽,蕊寒香冷蝶难来。他年我若为青帝,报与桃花一处开。”“乾符”二年(),他因不满朝廷的黑暗统治,率众于山东荷泽起义,随后与王仙芝部会合,黄巢为副首将领。逼得无路可走的农民纷纷投军,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几万人。未及半载,收了朱温、葛从周、柳彦璋等义军,兵将扩大到数十万人,声势浩大。翌年,黄巢因反对王仙芝拟接受唐朝招安,与其决裂,率领部分义军打回山东。公元年,王仙芝在黄梅战败被杀后,余部北上与黄巢会师,推举黄巢为“冲天大将军”,建元王霸,统一指挥后的十几万起义军,在黄巢的率领下经淮南、浙西、浙东,打通里山路进入福建,准备攻克福州后,转经岭南攻打广州。唐僖宗乾符六年(),黄巢起义军在福建攻下许多县城,但打到建州延平(今南平)时,却遭到唐军拼力抵抗,久攻不下,遂转攻绥城邵武。绥城就是古代建州的绥安县,东晋义熙元年()为避晋安帝讳,改为“绥城县”,其地域包括建宁、宁化、泰宁及邵武和平镇一带。
当起义军攻下邵武县城时,黄峭才只八岁,又是世宦家庭,是义军抄家没收财产的打击对象。一天,朱温部下将官路过禾坪里,听说鹳薮村黄贵华的儿子还在朝廷任职,就派兵进入黄贵华家。时值黄贵华在后院教孙子实郎识字,张氏也在后院纺纱织布,杨氏手倚大门口探望,忽见一伙义兵朝自家方向走来,急忙跑到后院书房,通知爷孙俩和张氏、奴仆等,从后门逃避,暂时躲进深山隐蔽。谁知他们前脚刚走,义军已涌入家门,杨氏为了保护家人安全逃远,用身体拦住义兵冲进后院。义兵看到一妇人挡住后院门,不让进去,用刀砍死杨氏。傍晚,义兵撤离禾坪,进驻县城邵武。黄贵华携着孙子黄峭从山里回来,一进家门,见东西被翻得乱七八糟,值钱的财物已被抄走;到后院门旁,发现杨氏惨死在地上,爷孙俩当即放声大哭。黄贵华痛苦地流着泪说:“媳妇呀,你是为了保护我们祖孙等人而被杀死的!我们一定会记住你的。”躲在山里的黄姓族亲陆续返村,闻听黄贵华家遭此大难,哭声不断,赶来劝止和安慰,一边派人去河阳县衙告知知县黄锡,一边帮忙整理家具、安放好杨氏尸体,摆设灵堂。当黄锡带着李氏、刘氏,长子义山、次子德山、三山海山、四子岱山,骑马、坐轿日夜兼程赶回家中。小实郎一见父亲,马上扑向他怀里,父子抱头痛哭一场。黄锡领着两位夫人和儿子们先拜见父亲黄贵华,向父亲请安后,再询问妻子杨氏遇难的情况。他在灵堂前伤心地对着亡灵哭诉:“贤妻呀,你为了保护翁公和一家人的安全,惨遭乱军杀害,你是我们黄家的贞节烈妇,我将教育后代永远记住你的恩情。”随后,在附近村里族亲的帮助下,他们把杨氏安葬在黄家祖坟地鹳薮白鹭树下,与公婆郑氏的坟墓并排。七日后,丧事完毕,族亲朋友已回家去了;黄锡因河阳未受义兵侵犯,得以请假返乡料理杨氏丧事,他是个忠臣,认为组织军民同心保护县城,是自己的职责,刻不容缓,必须尽快赶回任上,所以也准备动身。
临行前一天晚上,他到书房与父亲黄贵华商议:“爹呀,你和实郎、张氏他们一齐到河阳县城去吧,这样我做儿子的可以尽孝关照您老人家。若乱兵再来,您老是再也经受不起惊吓的啊!”
黄贵华摇着头说:“锡儿,你有这份孝心,我很欣慰。今年我已71岁,这把老骨头要埋在家乡。你只要带着张氏和你们一齐去上任就可以了。回去后,你要带领军民日夜守城,够操心的,我若跟在你身边,万一河阳也守不住,那时要扶老携幼,逃又不能逃,就更危险,倒不如我和实郎留在家里,有邻里族亲关照,似乎更加安全。”
黄锡还是不放心地说:“爹,各家有各家的事,您和实郎在家,孩儿还是不放心,心挂两头,哪有心情做事?不然这样吧,您带峭儿去我舅舅家郑村,那里有表兄弟关照。郑村地处边远山区,乱兵一时还不会去骚乱,村里又有一个学堂,教书先生姓李名义,与孩儿是同科好友,又是一个热情侠义之人,我写封信拜托他关照你们。您捎去后,一定会得到许多照顾。你俩暂住在那里一段时间,对峭儿读书也有好处,待世乱平定,孩儿再接您回家,安享晚年。”
黄贵华也觉得黄锡说的有道理,就点点头同意道:“好吧,我就带实郎到你舅舅家住一些时间,免得你不放心。实郎现在正是学习受教育的时候,你信中要求李先生多费心教他读书,日后才有希望成才。明天你们去河阳,我带实郎去郑村就是了。”
第二天,黄锡带着李氏、刘氏、张氏和四个儿子到河阳县城上任去了。黄贵华在辞退、安排好几个丫环、奴仆的去处后,带上简单的行李和些许银两,由村中族亲护送,翻山越岭,晓行夜宿,走走停停,也不知走了多少里路,终于来到地处深山老林的兰水乡上官坊的妻弟郑悦家。黄贵华的妻弟郑悦,年已60多岁,是坊里稍有文化,帮别人选日子、看风水的地理先生,那天正好无事在家,看见姐夫领着一伙人朝自家走来,高兴得赶快出门迎接,吩咐妻子林氏领着帮佣杀鸡宰鸭准备酒菜米饭,又叫儿子和孙子搬凳倒茶忙个不停。待大家都坐下后,郑悦端茶给姐夫笑着说:“姐夫,几年不见,显瘦了很多。”
黄贵华叹口气道:“还不是因乱军骚扰,整天提心吊胆,怎么能不瘦呢?”接着叫过实郎说:“这是你舅爷爷,向舅爷爷施礼。”
实郎忙跪在郑悦脚边:“舅爷爷安康,在下外孙实郎见礼!”
郑悦忙扶起说:“乖孩子,真懂事。”
大家一边喝茶,一边聊家事,小峭山则乖巧地叫族亲领着到后院厨房拜见舅奶奶去了。黄贵华把家里发生的不幸,一五一十说给妻弟听。郑悦听到外甥儿媳遭义兵砍死,也伤心地流下眼泪,安慰姐夫道:“姐夫,人各有命,您就节哀顺变吧!您和实郎以后安心住在敝舍,我们也好聊聊。外孙放在坊中书院读书,教书的李先生是个好人,学问渊博,会教好他的,放心吧。”午饭后,护送的族亲辞别回家,免不了说些互道珍重、一路平安的话。自此,小峭山和爷爷黄贵华有数年时间住在上官坊。
再说黄巢领着起义军从邵武撤出后,一路上势如破竹,攻下福州后,进入岭南,经过一年多的长征,又打下广州,拥兵百万。农军在广州休整数月后回军北伐,进入湖南,沿湘江而下,经鄂州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)东行,渡长江、淮河,进军淮北,时称黄巢为率土大将军。王霸三年(唐僖宗广明元年)十一月,黄巢领兵攻克东都洛阳,十二月初五(年1月8日)进入长安(今陕西西安)。起义军到处张贴布告:“黄王起兵,本为百姓,非如李氏不爱汝曹,汝曹但安居无恐。”而后又打开仓库,把粮食和物品分给贫苦百姓,市民奔走相告,到处传扬着起义军的恩德。几天后,黄巢即皇帝位,国号大齐,称齐帝,改元金统元年,立子黄球为太子,封尚让为宰相,葛从周为行兵总管;唐之旧臣,三品以上者悉停不用,四品以下者仍居旧职;其余诸将,据功赏爵,宣告天下,张灯结彩,祝贺三天。但好景不长,仅仅三年多,长安被唐军包围,城中粮食匮乏,君臣不得已撤出长安。黄巢又领兵攻克蔡州(今河南汝南),包围陈州(今河南淮阳),但攻了三百日仍不下!由于腹背受敌,起义军屡战失利,当退至泰山狼虎谷时,黄巢部下将领已各自逃生,他进山见有一石碑,上面写着:“灭巢山,鸦儿谷,鸦入巢而巢必破”这两行大字,知道命数难逃,遂拔剑长叹自剔(一说为其甥林言或侄黄勉所杀)。
黄巢起义失败,是因为起义军长期流动作战,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,占领过的地方又没有派兵留守,队伍缺乏训练,一旦撤离,挡不住训练有素的唐军反击,已占据的地盘很快又被朝廷夺回,所以不可能长久。黄巢是黄氏在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皇帝。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,虽然以失败告终,但它瓦解了唐王朝,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,部分地调整了生产关系,并首次提出“均平”、“均田”的口号,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