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“立冬”的理解,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。追根溯源,古人对“立”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,是建立、开始的意思。但“冬”字就不那么简单了,在古籍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对“冬”的解释是:“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”,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,收藏入库,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。完整地说,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,万物收藏,规避寒冷的意思。
立冬时间每年月7-8日之间
立冬后起居调养应以“养藏”为主,建议早睡晚起,饮食上多吃滋阴的食物,可以开始适当进补。“立冬”节气,意味着今年的冬季即将正式来临。虽然南北气温差异较大,有的地方“冬意”不浓,但从中医养生的角度,仍应该顺应自然,适当调整生活习惯。
以滋阴润燥为主
俗语说:“药补不如食补。”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。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厚重,食材以滋阴为主。
中医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“春夏养阳、秋冬养阴”,这是因为秋冬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,顺应这个趋势养阴,效果要比其他时候要好。好比一株干渴的鲜花,春夏养阴犹如中午浇花,浇下去的水分会被蒸发掉一大半,而秋冬养阴就如同傍晚浇花,同样多的水分不但不会被蒸发,还可兼得晨露的滋养。
水为阴气之源。因此,冬季宜多喝温水,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。此外,还可酌情选择沙参、玉竹、百合、无花果、银耳、枸杞、甲鱼、罗汉果等养阴的食物煲汤或炖煮。
冬日养生粥
在寒冷的冬天里,如果能够喝上一碗热腾腾,香美可口的粥,那是一种享受,粥也可以养生。
.雪梨生地粥材料:雪梨2个,生地5克,粳米00克。做法:先将生地加少许水一起煮,熬出生地汁后,将渣去除,再将雪梨洗净切片,和生地汁一起煮,后加入洗净的粳米小火熬至稠。养生功效:梨甜粥香、清热生津、养阴合胃。2.健脑核桃粥
材料:大米、小米、银耳、核桃仁、冰糖。
做法:将银耳水泡一小时后洗净摘成小朵,大米、小米、核桃仁放入适量天然矿泉水,煮至粥表面浮出粥油,再加入冰糖煮化即可。
养生功效:健脑益智、养心悦脾。
3.山药栗子粥材料:山药,熟栗子,大米,糯米,枸杞,红枣。做法:山药去皮。红枣洗净,栗子去皮。山药切成均匀大小的块。锅里放水,把大米和糯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中,与上述材料小火熬至稠。功效:健脾益胃,助消化,强筋健骨,延缓衰老。早睡晚起晨练推迟在生活起居方面,建议早睡晚起,日出而作,保证充足的睡眠,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,有利于阳气潜藏、阴精蓄积。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,睡觉过晚。
冬季晨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,“见太阳才运动”。太阳出来以后气温升高,空气质量也会变好,户外活动应选择在上午9时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进行最为适宜。出汗过多既损伤人体之“阴”,又耗心阳,因此,在冬季锻炼身体,要防止运动过度,避免大汗淋漓,以身体微热为度。
恬淡安静畅快心情
情志方面,中医讲究入冬后,情志要恬淡安静、寡欲少求,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,利于养藏。冬季万物凋零,常会使人触景生情、郁郁寡欢,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,如跳舞、弈棋、画画、练书法、欣赏音乐等,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,振奋精神。
膏方进补
冬令进补,是国人数千年的习俗。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,又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。每逢这天,南北方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。
近年来,膏方进补非常流行。膏方是把药材煲成汤药后加入阿胶、参茸等材料,并制成膏状,其口感好,服用方便,越来越受到欢迎。
专家提示,建议在选择膏方进补前,一定要咨询过医生,辨明体质后按照个体来处方。
以上小狮采编自互联网,欢迎转发!
点通讯录“+”,再“查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