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汉果

首页 » 常识 » 常识 » 夏季五臟易上火,簡便有效的ldquo
TUhjnbcbe - 2021/8/16 4:04:00

夏季五臟易上火,簡便有效的“清火方法”來了!

很多朋友上火了,只懂得一味喝涼茶,吃清熱藥物,卻很少關註上的究竟是什麽火?

其實,在中醫理論中,體內的“火”還有肝火、心火、胃火、肺火、腎火之分。要治體內的這把火,就得先弄清自己上的究竟是什麽火,才能正確下藥。

中醫裏的“火”指什麽?

“上火”屬於中醫熱證範疇。正常情況下,人體內的陰陽二氣相互製約,即血液、唾液、汗液等人體陰液製約體內的陽氣,一旦陰陽平衡被打破,人就會上火。

人體上火,必須分辨清楚“虛實”、“真假”

真火,也是真熱,通常是由陽氣過盛、虛陽上亢引起的,出現咽幹、口苦、面紅、目赤、煩躁、易怒、大便幹、小便黃等典型癥狀。

假火,則是虛熱的表現,常見五心(兩手心+兩腳心+心臟)煩熱、口腔潰瘍等表現。

1.上火有癥狀

當你全身燥熱、口唇幹裂、心緒不寧,是個人都知道自己是上火了。

2.癥狀分虛實

“上火”有“虛”、“實”之分,提醒朋友,個人如果出現上火的癥狀,不能單憑自己的經驗,想當然下判斷,應辨清虛實後,對癥“滅火”。

3.虛火辨癥瞧

虛火,中醫一般是指陰虛體質,導致虛火上升的病理現象。主要表現為,形體消瘦,腰膝酸軟,咽幹舌燥,眩暈耳鳴,健忘失眠,或幹咳氣短,或痰中帶血,口幹咽燥,聲音嘶啞,潮熱易怒,舌紅少津,脈細數等。

4.實火看三焦

三焦,中醫把人體分為上中下三焦。實火在上焦,是指心肺等人體偏上部位的火熱征象,表現為口幹、舌爛、唇裂、目赤、耳鳴及微咳;實火在中焦,是指脾胃部位有火的有關征象,表現為胃火亢盛,食不知飽,不思飲食等;實火在下焦,則是指下肝、腎、膀胱、大小腸等部位有火,表現為大便幹結、便秘、尿赤等現象。

五臟六腑都會上火

按照五臟學說來分,“火”又有心火、胃火、肝火、肺火、腎火之分,與人體五臟六腑相應。

無論哪一種火,都有虛實之分,如果不加以區分而盲目清火,非但不能下火,甚至火上澆油更傷身體!

一、心火

夏季多見,常表現為五心煩熱、舌尖疼痛、心煩氣躁、心慌心悸、睡眠不好、小便黃赤等。

虛火主要表現為低熱、盜汗、口幹、舌尖紅;實火的癥狀是口腔潰瘍、口幹、舌尖紅等。

調理方案:

1.心火旺盛,可適當多吃性寒而味苦的食物,如苦瓜、苦菜、百合、苦丁茶類,多食酸棗、紅棗、百合等補養心腎之品。

2.虛火上升的人可常喝清心潤燥的冰糖蓮子湯,用百合、銀耳、玉竹煮的甜湯,具有清心養陰的作用。

3.心火旺者還可常喝竹葉、甘草、燈芯草、生地、麥冬煮成的茶飲,具有清心瀉火作用。

4.推薦降火食方:燈芯草、柿餅、淡竹葉煮水下火。清熱瀉火、除煩和利尿。對於常見的濕熱,心煩失眠等一些常見疾病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。

二、胃火

實火為上腹部不適,伴有多食易饑、口澀、心神不寧、大便幹結、牙痛、牙齦出血、鼻出血、等;

虛火則表現為口渴、飲食減少,時有輕度腹脹、低熱或潮熱、大便幹燥、舌紅少苔或無苔等。

輕微胃火盛者,好像永遠吃不飽,其實是胃熱給大腦的錯覺;到火盛至某一個階段,胃部出現發炎現象,就會變成什麽都吃不下。

調理方案:

1.中醫認為,蘿蔔汁性味辛、甘、涼,歸肺、胃經,有胃火者可以飲用蘿蔔汁調理治療,但屬脾胃虛寒型口瘡者不宜服用。

2.蓮子、芡實、淮山等皆為健脾開胃之物,西洋菜、生菜、油麥菜、西紅柿、枇杷等都是利於消化的食物。實火者可多食豆腐下火。虛火者可用石斛、沙參、麥冬煲湯養陰。

三、肝火

常表現為面紅目赤、煩躁易怒、口幹口苦、脅肋脹痛、眼痛等。多為實火,虛火相對較少。

肝實火旺,除了眼睛紅、腫、疼以外,還會煩躁,很容易發火、口渴,大便幹燥;

肝虛火是眼睛發澀,此外還會有手腳心發熱,內心煩躁,晚上睡眠時盜汗。

調理方案:

1.調整情誌、穩定情緒,保持心情舒暢有助於調節體內的火氣。睡眠不夠或睡眠質量不高,也會造成肝火上升。

2.肝火過旺的人,不宜吃辛辣、腥味及過膩過酸、煎炸食品,以及羊肉、海蝦、肥肉、烏梅等,以免火上澆油。

3.肝實火旺的,可用決明子泡水喝或是野菊花泡水喝;

肝虛火旺的,可用枸杞15克,加杭白菊一起泡水喝,還可以將黑芝麻炒熟吃。

四、肺火

又名肺熱,常表現為咽喉疼痛、口眼幹燥、咳嗽、咳痰:實熱者咳聲重濁,痰黃稠;虛熱者聲低氣怯,痰少或無痰。

肺實火通常伴隨感冒,若咳黃痰、嗓子疼、喜涼食,則基本可確診肺實火。

肺虛火主要是久咳不愈,少痰。肺虛火又分燥熱和虛熱,燥熱者幹咳無痰,或有口渴,多發生在感冒發燒以後。陰虛肺熱者手腳心發熱、盜汗。

調理方案:

1.適當吃一點偏涼的食物,如白蘿蔔、大白菜、芹菜、楊桃、枇杷等,有助於降肺火。

2.每天主動咳嗽幾下,也是積極的保護性反射動作,能幫助清潔肺部。

3.清肺熱,可選用豬肺、羅漢果、魚腥草、柚子、蓮藕等食材。

4.降肺火,推薦羅漢果豬肺湯:鍋內加水,將羅漢果敲碎,和洗好的杏仁、百合一起倒入鍋內,再將處理幹凈的豬肺也倒入鍋中。大火煮開後,小火煲一個小時,適當調味即可。

五、腎火

腎火一般多為虛火,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、耳鳴、牙齒松動或疼痛、傍晚口幹、煩熱、失眠、盜汗、多夢等。

調理方案:

1.去腎火應以滋陰為主,可吃黑木耳、枸杞、桑葚、豬腰、海參、西紅柿、豬血、蜂蜜、蛤蜊等。

2.去腎火可用豬腰子2只,枸杞、山萸肉各15克,共入砂鍋煮至豬腰熟爛,吃腰子喝湯,兩日1劑,連用效果更好。平時也可以用枸杞、地骨皮泡茶飲。

穴位輕松幫你清火

一、去心火:按摩內關穴、勞宮穴

1.內關穴的位置:找到手腕橫紋這個位置,橫紋正中以上兩寸(三橫指)的這個位置,用大拇指按摩。

2.按摩內關穴作用:內關穴屬於心包經,和整個心肺有一些關系,不能讓邪氣進來,也不能讓正氣出去,所以它叫內關穴。如果發現有了心火,我們就要到它的源頭,到這個關卡來看一看,所以按摩內關穴可去心火。

3.勞宮穴的位置:勞宮穴就在兩個掌心裏,中指自然彎曲,與掌心接觸的這個點就是勞宮穴。您可以用拇指去按揉對側的勞宮穴。

4.提示:按揉力度要適中,每次10分鐘左右,有酸脹的感覺就可以了。

二、去胃火:按摩合谷穴

1.合谷穴的位置:在大拇指與食指中間這個位置,伸出左手,用大拇指的橫紋對準右手的虎口邊緣,大拇指尖按下去的這個位置,就是合谷穴。

2.合谷穴的作用:合谷穴屬於大腸經的一個經穴,主要作用是讓輕清之氣上浮,讓重濁之氣下沈,就是分開清濁的作用。如果濁氣不下沈反而上來了,人就會上火。中醫認為,按摩合谷穴可以去胃火。

3.提示:每天按揉合谷穴三五分鐘,就能幫助腸胃蠕動,緩解便秘,起到給脾胃降火的作用。按揉合谷穴還有改善和緩解頭痛或牙痛的功效。

三、去肝火:按揉太沖穴

1.太沖穴的位置:在腳背上,在大腳趾與二腳趾兩個趾骨交匯的位置,凹陷處就是太沖穴(誠摯致歉:此處配圖錯誤,太沖應在足背)

2.太沖穴的作用:中醫認為肝經有一些燥邪之氣,當它到了太沖的時候就四散分開。如果這種燥邪之氣到了太沖這個位置沒有分散開,被堵住了,那麽這個火就留在了身體裏面,所以就要想辦法把這個火導瀉出去。所以按揉太沖穴就可以清肝火。用您的拇指或者食指去按揉這個穴位。

3.提示:按揉太沖穴每次大約10到20分鐘,不但能降肝火,還有穩定血壓的作用。

四、降肺火:按揉少商穴

1.少商穴的位置:在大拇指側,指甲角外一分。按揉的時候,選取一根棉棒,一頭對準這個穴位,用手指使一定的力度來按揉。

2.提示:咽喉腫痛、咳嗽痰多、肺部上火,按揉少商穴每次15分鐘,每天兩到三次,可起到較好的預防和降肺火作用。

五、降腎火:按揉太溪穴

1.太溪穴的位置:位於足內側,在腳的內踝後方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。雙側對稱,也就是兩個。

2.按摩的時候,可以把拇指放在太溪穴的位置上,把食指放在跟它對稱的跟腱的另一方,拇指、食指兩側內外夾擊,可以起到充分按揉的作用,因為太溪穴的對面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穴位,同時按揉,改善和補充了兩個臟腑的功能。

3.提示:按揉太溪穴的時間最好掌握在15分鐘左右,在睡覺前按揉太溪穴能改善腎臟的功能,防止腎臟上火,起到延緩衰老和補充體力的作用。

最後提醒容易上火的朋友:沒上火時別為了“預防”,而去大吃清熱的食物,應當註重多吃滋陰的藥膳,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預防上火的目的!

但願世人無疾苦,何惜架上藥生塵!

編輯:了塵養生堂

審稿:了塵山人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1
查看完整版本: 夏季五臟易上火,簡便有效的ldquo